• 切换成纯文本
  • 页面放大功能
  • 页面缩小功能
  • 页面配色功能
    • 页面原始配色
    • 黑底黄字白链接
    • 黄底黑字蓝链接
    • 蓝底黄字白链接
    • 白底黑字蓝链接
  • 十字辅助线功能
  • 示屏放大器功能
  • 页面后退功能
  • 页面前进功能
  • 退出无障碍

在线咨询详情

详细信息

关于对放开红糖产业限制的建议

留言时间 /2023-03-01 10:00 受理时间 /2023-03-08 10:58 浏览量/634 审核状态/发布

您好!我是一名计划从事加工红糖生产的创业人员,在计划筹建工厂时获悉西双版纳相关政府部门为了保障白糖生产,对生产红糖进行了产业限制,本人非常不理解,西双版纳近年来早已把天然橡胶、普洱茶、文旅康养、现代农业作为主要支柱产业来规划布局,而曾经的粮、胶、糖、茶已经是多年前的传统产业,白糖生产无论是经济效益(税收贡献,GDP的增长)还是社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农村就业上)早已谈不上对版纳当地的支柱、支撑作用。改革开放近20年来,消费者对糖类的需求,已不是简单的解决供给需要,而是在需求上更加的个性化、多样化且兼具养生、健康等功能。西双版纳生产的白糖在市场上与其它地区的白糖没有品质上的本质区别,白糖本身已难以形成区域性的品牌和产业规模(近20年的发展已见正了这个事实);在生产种植环节,西双版纳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较多,农民在作物种值的选择性上很广,仅就苷庶种植而方,种植水果苷蔗比种植榨糖的苷庶都更有经济效益。而版纳的红糖特别是传统傣式手工红糖因为本身的工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造就了自身的产品品质而深受市场和消费者的亲睐,同时红糖与白糖相比更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在解决当地村民就业、农民增收、打造地域品牌标识方面有着更加突出的作用和地位。特向相关政府部门建议,是否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放开对生产红糖的产业限制,把对红糖的生产许可和其它农产品的深加工一样平等对待,以更加开放的政策、通过市场化竞争打造西双版纳特有的红糖产业。
回复列表

回复时间 /2023-03-08 10:59 回复部门/西双版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董女士您好:留言收悉,经调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规定,各地在投资备案产业类项目时,主要参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内容执行。 2019年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是引导投资方向、政府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实施相关配套政策的重要依据。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组成,总的要求是,对鼓励类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审批、核准或备案;对限制类项目,禁止新建,现有生产能力允许在一定期限内改造升级;对淘汰类项目,禁止投资并按规定期限淘汰。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建议参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的同时,还应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结合具体项目所在地的县市产业政策进行综合分析研判。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